“大封锁”如何挽救了生命

报告显示,因COVID-19的封城举措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

11 June 2020 | Pragyan Deb, IMF (Image: Dimitry B)
CLICK HERE FOR ENGLISH VERSION

自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病例于2019年12月底首次在中国武汉报告以来,这一疾病已经蔓延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没有疫苗或有效疗法的情况下,世界各国政府采取了前所未有的防控和缓解措施— — “大封锁” 。这进而导致巨大的短期经济损失,以及自“大萧条”以来未曾见过的全球经济活动严重下滑。这些措施是否发挥了作用?

我们根据全球样本开展的分析显示,减少人员流动的防控措施对于拉平“疫情曲线”发挥了非常有效的作用。例如,新西兰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在病例还只有一位数时,就限制集会和公共活动,仅仅几天之后又关闭学校和工作场所,并发布了“居家令”。相对于不采取防控措施的基线情景,这些措施可能使死亡人数减少了90%以上。换句话说,分析结果显示,在新西兰这样的国家,如果不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死亡人数至少会高出十倍。

早期干预和防控— —以一国在重大疫情爆发后用采取防控措施所需的天数来衡量,即流行病学术语中的公共卫生响应时间— —对于拉平疫情曲线发挥了重要作用。越南等国更快地实施了防控措施,其平均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减少了95%和98%。这进而为中期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

防控措施的效果还因国家和社会特征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疫情期间天气较冷、感染率较高的国家,以及人口更为老龄化因此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国家,防控措施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具有强健的卫生系统、人口密度较低的国家,更容易推行和实施防控和缓解措施,因此其防控措施的有效性更强。对于法律上的限制,民间社会的反应如何,这一点也很重要。在封锁措施限制人员流动、从而更大程度地实现了保持社交距离的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的下降幅度更大。

最后,我们分析了不同防控措施的效果是否不同。这些措施中有许多是作为该国限制病毒传播的应对措施的一部分同时推出的,因此难以确定最有效的措施。不过,我们的结果表明,尽管所有措施都对显著减少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起到了作用,但“居家令”看来相对更为有效。

我们的实证估计合理评估了防控政策对感染病例和死亡人数的因果影响,让我们感到安慰的是,“大封锁”虽然在短期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却挽救了数十万人的生命。最终,全球卫生危机的进程与全球经济的命运密切交织— —抗击疫情是实现经济复苏的必要条件